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中心

拔开防辐射产品上的迷雾,了解正确的辐射防护方法!

近年来,关于“辐射”的话题突然多了起来,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电子设备存在的“辐射安全”问题也一度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一引起媒体关注下,包括电磁辐射和核辐射在内的辐射安全问题被称为是继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以后的第四大污染源。

在这股辐射关注热兴趣的同时,不少国内商家瞅准了这一商机,开始在国内打出“防辐射产品”的概念,各种打着“防辐射”的产品也一下子大行其道起来。而自去年日本福岛核辐射泄漏事件发生后,顺应着人们的恐慌心理,“防辐射产品”更是一度成为许多人抢购的对象。如今,随便上网搜索一下这些所谓“防辐射产品”,诸如孕妇防辐射服、防辐射围巾,手机防辐射贴等等一大堆眼花缭乱的产品信息就会映入你的眼帘。

不过,抛开商家天花乱辍的概念宣传不说,这些所谓的“防辐射”产品大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高昂的价格,第二是神乎其神的功能。而与些同时,一些专家也出来说明,这些产品大多是华而不实,甚至某些产品对人体还会产生有害作用。对购买者来讲,购买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预防商家所说的这些问题?亦或这些产品真的只是起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又抑或部分产品真的不但不能对健康带来好处,反而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一系列问题让消费者一头迷雾。下面,我们就市场上几种常的防辐射产品做一下分析,看这些产品究竟有没有用。

眼花缭乱的“防辐射”产品真的有用吗?

在购物网站上,一种所谓的“手机防辐射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商家宣称只要手机贴上这种防辐射贴,就可以消除90%以上的手机辐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打开一款所谓“世界第一防辐射”的某品牌“防辐射贴”官网,官网声称,该“防辐射贴”的工作原理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是在400度的高温下熔合了电气石和聚乙烯聚合物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物质,能源源不断释放出负离子,中和有害正离子,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而且商家宣称,目前该技术已在美国、日本等地申请专利。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这家公司的在网上并没有找到相关部门检测报告,当然也看不到任何相关部门出具的防辐射效力的检测证明。

对于上述理论,曾对负离子进行研究的清华大学博导、中科院专家林金明教授向记者表示,虽然原理上可以实现,但既然要产生负离子(电荷),就必须有失去电荷的一方,必须达到平衡。另外,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寿命非常短,是毫秒级的,如果不是大量产生,瞬间就消失了,而这种大量的负离子产生需要的能量根本不可能是一块小小的手机辐射贴可以提供的。

另外,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珍也提出自己的质疑:“不可能,聚乙烯材料最高只能到200度左右,温度再高就碳化了,(400度的高温下熔合了电气石和聚乙烯聚合物)是不可能实现的。” 李珍教授还表示,电气石在比较潮湿的空气中,散发出一些负离子是可能的,但手机防辐射贴这么小,是不可能产生商家宣传的这种效应的。

另外,市场上还有许多号称能消除家用电器辐射的“电磁辐射消除器”,商家宣称只要将这种”电磁辐射消除器“放在诸如电脑、电视机旁边,辐射消除器就可以将这些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吸附过去并将吸附的电磁辐射转换成热能消除掉。

所谓的“防辐射贴”、“电磁辐射消除器实际上就是一大忽悠

实际上,不少“电磁辐射消除器都采用了一种名为“铁氧体”的材料,这确实是一种吸波材料,包括隐形战机等均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和材料。而且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家电电器插头上端突起处就加入了铁氧体材料用来吸附电磁辐射。不过,我们要知道的是,所谓这些吸波材料并不是将周围的电磁辐射吸附过来,它其实是将射到上面的雷达波、电磁波吸附到内部,因为电磁波有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就能大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达到吸波的效果。但是这种吸波却并不是将周围所有的电磁波都吸附过来,简单的例子就是,隐形战斗机外表都涂有吸波材料,但是在飞行的过程中,它可以可以时时刻刻与外界外挂通信,它只是将对方发射过来的雷达波吸附住不让它反射,对象自然就无法对战斗机进行定位了,这跟这些所谓“电磁辐射消除器”说的可是完全不搭边。

与上面的“防辐射贴”、“电磁辐射消除器”相比,“防辐射服”则是“老”面孔了。就在去年,央视曾在其《真相调查》节目中对于防辐射服做了一番调查,节目请来专业电子检测实验室的专家陈峰对防辐射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防辐射服对来自于单一方向的辐射源确实有九成以上的屏蔽作用,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的、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辐射来源,防辐射服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试验得出的“防辐射服穿了坑爹”的结论,在网络上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然而,今年4月,央视另一档节目《原来如此》又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贴身穿防辐射服,对多辐射源的防护也是有效的,“多源叠加”传闻并不成立的。对此,中国工程院刘尚合院士解释是:辐射的叠加、谐振现象,虽然理论上可行,但现实生活中概率很低,“人体穿着的时候发生辐射叠加,几乎是不可能的”。

央视关于孕妇防辐射服的调查节目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这激起了防辐射产品“有用派”和“无用派”的激烈争论。“无用派”如方舟子在微博上公开表示:防辐射服就是一个商业骗局,电磁波不可能靠一件衣服就能屏蔽的。他积极支持消费者维权,对防辐射产品进行抵制。而“有用派”则指出陈峰的实验方法存在问题,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黎国栋认为,“央视调查中检测员陈峰的实验是不严谨的,从袖口等缝隙进入防辐射服的电磁辐射本身就非常少,辐射在衣服内每反射一次能量就会有所减弱变成热量直至辐射消失,这部分热量会被人体吸收,但对人体无害。”

纷纷扰扰的争论背后,折射出防辐射产品相关标准的缺失。据了解,我国仅在200912月出台了一个《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没有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由于防辐射产品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它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几乎都处在一个无人监管的状态,存在一定漏洞。

抛开这些防辐射产品究竟有用没用的问题,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量究竟需不需要防护呢?专家表示,在自然界中,辐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也叫核辐射),比如医院的X光或者是核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接触到。在生活中常见电器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于这种电磁辐射,环保局在1988年就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只要是按照国家这个标准生产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脑、电视、微波炉和电吹风,即使把它们全开了,叠加起来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对健康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电磁辐射会随距离衰减。例如电视机,如果我们坐在离它三四米的距离,那么即使用现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去测,电视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在这个距离几乎也是测不到的,所以公众完全没必要对电磁辐射如此恐惧。

上面提到的刘尚合院士在公开节目中曾表示,虽然目前的电磁辐射环境复杂,但辐射值一般还在安全范围内,国内外对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也还没有形成定论。同时,国外相关资料也显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只有很微弱的证据表明某些日常非电离辐射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相关,但无法证明其因果关系;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天然电离辐射,但剂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因而无需恐慌。

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辐射要关注,更要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它,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它对我们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才能利用它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彩。

编辑:广州极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内容摘录自网上)

广州极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环境质量检测专家,为您提供多种空气负离子检测仪、矿石负离子检测仪、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甲醛检测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核辐射检测仪、放射线污染检测仪、电磁辐射检测仪、远红外放射率检测仪、水污染检测仪、土壤污染检测仪等

德国安诺尼(Aaronia AG)-极具优势的电磁辐射检测专家,专业生产各类领先的专业型电磁辐射分析/检测仪、频谱分析仪。德国安诺尼(Aaronia AG)中国总代理:广州极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235号逸安阁13F

电话、传真:020-3489819634709296

网址:www.extreme-china.com

      www.extreme-technic.com

更多问题,欢迎您的咨询!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咨询报价返回首页 技术中心 联系我们